15吨啤酒厂设备糖化系统生产精酿啤酒如何降低微生物数量。对于啤酒生产厂家而言,降低啤酒中的微生物数量是保持啤酒生物稳定性的关键,今天济南中酿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的小编就和您具体介绍一下如何降低啤酒中的微生物数量。
在15吨啤酒厂设备糖化系统生产精酿啤酒的过程中,降低微生物数量可从设备灭菌、原料及生产环境管理、过程监控、人员卫生管理等方面入手,以下是详细介绍:
设备灭菌与清洁
蒸汽灭菌:糖化系统(糖化锅、过滤装置、管道、泵等)需保证无菌,避免微生物污染影响糖化效率及后续发酵质量,灭菌需覆盖设备内壁、焊缝、阀门等死角区域。通过高温蒸汽(≥80℃)的湿热作用杀灭微生物,环保无残留。温度控制在80℃ - 100℃(需根据设备材质调整,不锈钢设备可耐受高温),糖化锅保温30分钟 - 60分钟,管道与泵循环蒸汽灭菌20分钟 - 30分钟,蒸汽夹套压力≤0.25MPa(防止设备超负荷)。
化学清洗与消毒:使用碱性清洗剂(如NaOH溶液,浓度1% - 2%,60℃ - 70℃循环清洗20分钟 - 30分钟)去除油脂、蛋白质;酸性清洗剂(如磷酸溶液,浓度0.5% - 1%,40℃ - 50℃循环清洗20分钟 - 30分钟)中和碱液,去除无机盐垢;过氧化氢类(如诺福消毒剂)广谱杀菌,无腐蚀,分解后仅残留水和氧气,可循环使用2 - 3次。消毒剂使用后需用无菌水冲洗至无泡沫、无气味。
定期深度清洁:每月进行1次化学灭菌 + 蒸汽灭菌,使用温度记录仪确保灭菌过程参数合规,投放生物指示剂(如嗜热脂肪芽孢杆菌)验证灭菌效果。
原料及生产环境管理
原料管理:原辅材料需符合工艺卫生要求,严禁不合格原料进厂。对进厂后的原料必须按其特性分开存放,保证存放条件,防止污染。不得使用发霉或变质的原料生产啤酒,应经常检查,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隔离。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辅剂,按使用量领取,不能立即用完的,必须重新包好,密封好,避免与空气长期接触。
用水管理:啤酒酿造用水需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保证酿造用水不受化学污染和微生物污染,定期对水处理设备进行清洗、消毒,并定期对啤酒酿造水进行微生物指标检测。
环境管理:保持生产现场清洁卫生,尤其是生产现场的暗沟、下水道等卫生死角,不得有积存废水发粘、发霉、发臭等现象,每周用漂白粉或其他杀菌剂杀菌1 - 2次。灌装环境应构建百级流层,并且安置空气喷雾除菌设备,地面上最好使用环氧高聚物。
过程监控
建立微生物检测体系:在生产之前以及生产过程中对空瓶和包装后的酒液进行抽样检测,涂抹设备内壁样本,验证灭菌效果(菌落数≤10 CFU/100cm²)。
CIP工艺监控:在发酵环节,重点关注设备的刷洗、阀门日常卫生的灭菌消毒,根据实际制定合适的CIP工艺,并对CIP工艺执行过程进行监控核查,确保工艺的有效实施。订立阀门的定期拆检制度,根据拆检的实际效果确定拆检的频次。
人员卫生管理
培训与资格要求:无菌室工作人员应具备广泛的技术知识,工作负责,对卫生问题有敏锐触觉。公司应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食品卫生及微生物基本知识、卫生检查及管理、灌装线的清洁及杀菌措施和紧急应对措施的培训,不断提升员工的素质。
操作规范:工作人员(尤其要强调的是设备维修人员)进出无菌室必须按一定程序换鞋、换无菌服、戴工作帽及手部消毒,无关人员一律不能进入无菌间,以减少外来污染。
重大机遇:预计今年内出台精酿啤酒标准和相关法规,新政策将接轨欧美现行政策,今后小型精酿啤酒厂灌装啤酒可正式走向市场,精酿啤酒行业将会迎来健康发展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