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吨啤酒厂设备糖化系统生产精酿啤酒时如何防止微生物数量超标。对于啤酒生产厂家而言,保持啤酒中的微生物数量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济南中酿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的小编就为您具体介绍一下啤酒厂设备生产啤酒时如何防止啤酒中的微生物数量超标吧。
在10吨啤酒厂设备糖化系统中生产精酿啤酒时,防止微生物数量超标需从原料控制、工艺优化、设备清洁、过程监控及人员管理等多维度构建微生物防控体系。以下是具体措施:
一、原料控制:源头阻断微生物输入
麦芽与辅料管理
采购标准:选择符合GB/T 4927-2008标准的麦芽,要求霉菌计数≤50 CFU/g,细菌总数≤1×10⁴ CFU/g。
储存条件:麦芽库温度控制在15℃以下,湿度≤60%,避免结块与霉变。定期翻仓通风,防止局部温度过高。
预处理:投料前用紫外线照射麦芽表面30分钟,或采用臭氧熏蒸(浓度2-3 ppm)杀灭表面微生物。
啤酒花与酵母
啤酒花:选用铝箔真空包装产品,开包后需在4℃冷藏,并在72小时内用完。
酵母:采用商业干酵母或纯种培养酵母,避免使用自然扩培酵母(易混入杂菌)。扩培时严格无菌操作,菌种保存于-80℃超低温冰箱。
二、糖化工艺优化:抑制微生物繁殖
温度与时间控制
糖化阶段:65-68℃保温≥60分钟,利用高温抑制大部分细菌生长。
煮沸阶段:100℃煮沸≥60分钟,确保热凝固物完全沉淀,杀灭99.9%的微生物。
回旋沉淀:煮沸后静置20-30分钟,利用离心力分离热凝固物,减少微生物残留。
氧控制技术
糖化锅密闭:顶部充氮保护,防止空气中的野生酵母与霉菌落入。
麦汁输送:采用卫生级离心泵与无缝管道,避免死角滋生生物膜。
三、设备清洁与消毒:消除微生物藏匿点
CIP系统升级
碱洗:1%-2% NaOH溶液,75-80℃循环30分钟,去除蛋白质与生物膜。
酸洗:1%-2% HNO₃溶液,60-65℃循环20分钟,溶解无机盐沉积。
消毒:0.3%-0.5%过氧乙酸或75%乙醇溶液,常温循环15分钟,杀灭残留微生物。
关键设备重点处理
过滤槽:每次使用后用85℃热水冲洗筛板,防止麦糟残留发酵。
板式换热器:拆解后用高压水枪冲洗缝隙,避免微生物在低温侧滋生。
发酵罐:空罐时用蒸汽(121℃)灭菌30分钟,或采用臭氧充填(浓度5 ppm)密闭消毒2小时。
四、过程监控:实时预警微生物风险
微生物检测计划
麦汁:煮沸后取样,37℃培养48小时,目标菌落总数≤10 CFU/mL。
发酵液:主发酵第3天取样,检测乳酸菌、醋酸菌等污染菌,要求未检出。
清酒:灌装前取样,采用膜过滤法检测总大肠菌群,标准为不得检出。
在线监测技术
溶解氧(DO):发酵罐内DO≥0.05 mg/L时触发报警,防止好氧菌繁殖。
电导率:麦汁输送管道电导率突变可能指示微生物代谢产物积累,需立即排查。
五、人员与操作规范:减少人为污染
无菌操作培训
定期组织微生物防控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操作人员进入生产区需穿戴无菌服、头套、口罩,手部用75%乙醇消毒。
生产流程标准化
糖化投料:麦芽粉碎后1小时内完成糖化,避免长时间暴露滋生微生物。
酵母添加:采用无菌接种环或自动接种机,避免直接接触空气。
灌装环节:使用等压灌装技术,减少酒液与氧气接触,降低微生物繁殖风险。
六、应急处理预案:快速响应微生物超标
轻微污染(菌落总数10-100 CFU/mL)
增加过滤精度(如从0.45μm升级至0.22μm),或添加抑菌剂(如山梨酸钾 0.1g/hL)。
缩短发酵周期,提前终止发酵以抑制微生物代谢。
严重污染(菌落总数>100 CFU/mL)
立即停产,对污染批次进行隔离处理(如高温灭菌后作为废液排放)。
全面排查污染源,对相关设备进行深度消毒,并重新取样检测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
重大机遇:预计今年内出台精酿啤酒标准和相关法规,新政策将接轨欧美现行政策,今后小型精酿啤酒厂灌装啤酒可正式走向市场,精酿啤酒行业将会迎来健康发展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