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吨啤酒厂设备糖化系统生产精酿啤酒时如何确保卫生无菌。对于啤酒生产常见而言,保持啤酒生产时的卫生无菌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济南中酿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的小编就为您具体介绍一下啤酒厂设备生产精酿啤酒时如何保证啤酒的卫生无菌吧。
在15吨啤酒厂设备糖化系统中生产精酿啤酒时,确保卫生无菌是保障啤酒质量、延长保质期和避免微生物污染的核心环节。以下从设备设计、清洗消毒、操作规范、微生物监控四个方面,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一、设备设计与材质优化
材质选择
接触面材质:糖化锅、过滤槽、煮沸锅等与麦汁直接接触的设备,需采用304或316L不锈钢,确保耐腐蚀、易清洁。
密封结构:管道连接处采用卫生级卡箍或焊接,避免螺纹连接藏污纳垢;阀门选用无菌型隔膜阀或球阀,减少死角。
表面处理:设备内壁抛光至Ra≤0.6μm,降低微生物附着风险。
防污染设计
糖化锅:配备自动搅拌装置,避免人工搅拌引入杂菌;锅盖密封设计,防止外部灰尘进入。
过滤槽:采用可拆卸式筛板,便于彻底清洗;底部设计为锥形,便于排渣和排水。
煮沸锅:配备强效蒸汽加热系统,确保快速升温至100℃以上,杀灭微生物;锅体倾斜设计,便于排空残留麦汁。
麦汁管道:采用大口径(≥DN80)、短路径设计,减少残留;安装反冲洗装置,便于清洗死角。
二、清洗消毒(CIP)系统标准化
CIP流程设计
预冲洗:用60℃~70℃热水冲洗设备5~10分钟,去除大部分残留物。
碱洗:使用1%~2%氢氧化钠溶液,75℃~80℃循环清洗20~30分钟,溶解蛋白质、脂肪等有机物。
酸洗:用1%~1.5%硝酸或磷酸溶液,60℃~70℃循环清洗15~20分钟,去除矿物质沉积(如酒花垢、麦芽结石)。
消毒:采用75℃以上热水或0.1%~0.2%过氧乙酸溶液,循环10~15分钟,杀灭残留微生物。
终冲洗:用无菌水冲洗至排水pH值与进水一致,无残留清洁剂。
关键控制点
温度监控:碱洗、酸洗阶段需确保温度达标,否则需重新清洗。
浓度检测:定期检测清洁剂浓度,不足时及时补充。
流量控制:CIP泵流量需达到设备容积的1.5倍/小时,确保清洗液充分循环。
时间记录:每批次清洗需记录时间、温度、浓度等参数,便于追溯。
三、操作规范与人员培训
生产前准备
设备检查:生产前检查所有阀门、管道、密封圈是否完好,避免泄漏。
环境消毒:糖化车间地面、墙面用0.1%次氯酸钠溶液喷洒消毒;空气采用紫外线灯或臭氧发生器灭菌。
工具消毒:操作工具(如温度计、取样瓶)需用75%酒精擦拭或沸水煮沸10分钟。
生产过程控制
麦芽投料:麦芽需经过筛选去除杂质,粉碎前用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灭菌。
醪液转移:采用密闭管道输送,避免开放式操作;转移后立即清洗管道,防止残留醪液滋生细菌。
煮沸阶段:确保麦汁煮沸强度≥8%(蒸发量占比),时间≥60分钟,彻底杀灭微生物。
冷却过程:麦汁冷却需通过板式换热器,冷却水侧需定期消毒(如添加氯片),防止逆污染。
人员卫生管理
个人防护:操作人员需穿戴无菌服、口罩、手套,进入车间前通过风淋室除尘。
手部消毒:每2小时用75%酒精或免洗消毒液搓洗双手,接触麦汁前需再次消毒。
禁止行为:生产区域内禁止吸烟、饮食、随地吐痰,避免交叉污染。
四、微生物监控与应急处理
常规检测
设备表面检测:每周用棉签擦拭糖化锅、过滤槽等设备内壁,接种于PCA培养基,37℃培养48小时,菌落总数需≤10 CFU/cm²。
麦汁检测:每批次麦汁取样检测微生物指标,大肠菌群、沙门氏菌等致病菌不得检出。
空气检测:每月用沉降菌法检测车间空气,菌落总数需≤50 CFU/皿·30min。
异常处理
微生物超标:若检测到菌落总数超标,需立即停产,对设备进行强化清洗(如延长碱洗时间至40分钟),并重新检测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
污染溯源:通过微生物培养鉴定污染菌种(如乳酸菌、野生酵母),针对性调整工艺(如提高煮沸温度、优化CIP流程)。
记录追溯:建立微生物检测档案,记录每批次检测结果,便于分析污染规律。
五、辅助措施
蒸汽屏障技术
在糖化锅、煮沸锅等关键设备入口安装蒸汽屏障,通过持续喷射蒸汽形成无菌环境,阻止外部微生物进入。
臭氧水清洗
在CIP系统最后阶段,用臭氧水(浓度0.5 mg/L)冲洗设备,臭氧的强氧化性可杀灭耐热菌和孢子。
无菌过滤
对糖化用水进行无菌过滤(孔径0.45μm),去除水中微生物,避免引入污染源。
重大机遇:预计今年内出台精酿啤酒标准和相关法规,新政策将接轨欧美现行政策,今后小型精酿啤酒厂灌装啤酒可正式走向市场,精酿啤酒行业将会迎来健康发展的机遇!